- · 《经济学家》数据库收录[08/31]
- · 《经济学家》栏目设置[08/31]
- · 《经济学家》刊物宗旨[08/31]
- · 《经济学家》征稿要求[08/31]
- · 《经济学家》投稿方式[08/31]
- · 《经济学家》收稿方向[08/31]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功能分化社会的法学与经济学<sup>*</sup> ——圭多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法和经济学的未来》是87岁的美国联邦第二巡回法院资深法官圭多·卡拉布雷西(Guido Calabresi)对自己的整个学术生涯以及“法和经济学”这个学科的生涯进行反思和重构的作品。实际
《法和经济学的未来》是87岁的美国联邦第二巡回法院资深法官圭多·卡拉布雷西(Guido Calabresi)对自己的整个学术生涯以及“法和经济学”这个学科的生涯进行反思和重构的作品。实际上,作为“法和经济学”的主要开创者和拓展者之一,他的学术生涯就是这个学科的历史和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和经济学的未来》对他此前的一系列论文和著作1圭多·卡拉布雷西著作的中译版包括:《事故的成本:法律与经济的分析》,毕竞悦、陈敏、宋小维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悲剧性选择:对稀缺资源进行悲剧性分配时社会所遭遇到的冲突》(与菲利普·伯比特合著),徐品飞、张玉华、肖逸尔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制定法时代的普通法》,周林刚、翟志勇、张世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理想、信念、态度与法律》,胡小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中提出的主要观点和命题进行了重述和澄清,对方兴未艾的行为主义经济学给这个学科带来的新的发展前景做了评估,并且将自己和科斯(Coase)所代表的“法和经济学”、波斯纳(Posner)所代表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作了明确的区分。同时,作者坚守自己的法律人立场,强调经济学要对立法和法律实践有所助益,就必须充分理解法律人所面对的现实世界,走出“黑板经济学”的唯理主义小天地,放弃单向“殖民”的狂妄与自负,实现经济学和法学的双向交流与互补。这篇简单的译序将介绍作者的学术履历、他对“法和经济学”的贡献以及他对自己所从事研究的自我定位,从而为读者进入这个曲径通幽的文字花园提供一张导览图。遵照作者本人的嘱咐,我在行文中有时也称他为圭多(Guido)。
一、瞧,卡拉布雷西这个人
圭多·卡拉布雷西于8日出生于意大利。他的父亲马西莫·卡拉布雷西(Massimo Calabresi)是一位心脏病学家,母亲比扬卡·卡拉布雷西(Bianca Maria Finzi-Contini Calabresi)是一位研究欧洲文学的学者。他们都参与了抵抗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运动,他父亲曾于1923年被关押和殴打。马西莫·卡拉布雷西于1988年去世时,《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讣告,2"Massimo Calabresi, 84, Yale Medical Professor" ,New York Times, March 2, 1988.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圭多家庭背景之概貌的线索:
马西莫·卡拉布雷西医生,耶鲁大学医学院荣休临床医学教授,于周日在纽黑文的家中去世,至此他已同病魔搏斗了很长时间。享年84岁。
他出生于意大利费拉拉(Ferrara),是意大利法西斯运动的早期积极反对者。他在1923年被法西斯政权关押,出狱后参与传播了抵抗运动的主要报纸。他和他的家人于1939年来到美国寻求政治避难。
卡拉布雷西医生在1940年成为耶鲁大学内科学研究员。在工作的同时他获得了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博士学位并且在1950年入职康涅狄格州卫生部,负责在该州的医院组织心脏病临床教学。
他于1952年返回耶鲁担任全职教授,并被任命为纽黑文退伍军人医院的首席心脏科医师,他在这个岗位干到1973年退休,同年他也从教职上退休。
他的妻子,比扬卡·芬姿—康迪尼·卡拉布雷西,曾经长期担任阿尔伯特·马格纳斯学院(Albertus Magnus College)意大利语系教授和系主任,已于1982年去世。
他留下了两个儿子:罗德岛巴林顿的保罗·卡拉布雷西医生,布朗大学医学系系主任以及康涅狄格州伍德布里奇的圭多·卡拉布雷西,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和斯特林讲席教授;一个妹妹:曼哈顿的瑞纳塔·卡拉布雷西;以及六个孙子。
与人们通常想象中的“难民”不同,卡拉布雷西一家很快融入了美国社会,找回了原来的职业发展轨道。圭多的父母亲都于1940年进入耶鲁,母亲很快获得了耶鲁大学法国文学博士学位,先任教于康涅狄格学院讲授法语和意大利语文学,随后成为阿尔伯特·马格纳斯学院意大利语系教授和系主任。父亲马西莫的经历,上面的讣告里介绍得很清楚了。
作为“耶鲁二代”,圭多的求学生涯就像是美国优秀学生的标准履历,是“美国梦”的宣传广告。他一路就读于当地名校:沃辛顿·虎克小学(Worthington Hooker Elementary School)、福特初中(Foote School)和霍普金斯文法学校(Hopkins Grammar School)。然后于1949年考入耶鲁大学的本科生部(Yale College),学习经济学,于1953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后作为罗德奖学金获得者就读于牛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于1955年获得人文学士学位。之后又进入耶鲁法学院学习,于1958年以全优成绩获得法学学士(LL.B)学位。此后,他又返回牛津就读一年,于1959年获得该校人文硕士学位。在本科阶段,他师从于著
文章来源:《经济学家》 网址: http://www.jjxjzz.cn/qikandaodu/2020/0831/339.html
上一篇: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下一篇:换个维度看课改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