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济学家》栏目设置[08/31]
- · 《经济学家》数据库收录[08/31]
- · 《经济学家》收稿方向[08/31]
- · 《经济学家》投稿方式[08/31]
- · 《经济学家》征稿要求[08/31]
- · 《经济学家》刊物宗旨[08/31]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政府应该补助艺术吗关于艺术补助的争论与审思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政府耐f恸艺术口驴┃┣━━━━━━━━━━━━━━━┫┃——关于艺术补助的争论与审思┃┗━━━━━━━━━━━━━━━┛前言长久
┏━━━━━━━━━━━━━━━┓┃政府耐f恸艺术口驴┃┣━━━━━━━━━━━━━━━┫┃——关于艺术补助的争论与审思┃┗━━━━━━━━━━━━━━━┛前言长久以来政府是否应该补助艺术~直争论不休。虽然历史告诉我们,艺术曾受到过梅迪奇(Medlcl)家族的王公贵族、奥地利的帝王们、英国的国会议员们以及法国共和政体的津贴补助:但是,政府应该津贴补助艺术吗?支持者认为艺术以非盈利为目的,具有公共效益,需要政府的保护与支持。反对者认为政府介入艺术会妨碍艺术的自由表达,成为宣传国家意识形态与认同的工具。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的财政紧缩,艺术的补助日益缩减,自筹财源成为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的一大挑战。虽然博物馆莫不希望政府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与补助,让博物馆有足够的经费去呈现高品质的展览与教育活动,但文化政策的制定不仅需要受到大众的监督,也与政策制定者对艺术的认识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提出“政府应该补助艺术吗?”这一问题,从史学的角度入手,从权力与不平等的议题切入,对西方艺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关于政府补助艺术的观点进行分析,检视正反两方面的争论,反思艺术与博物馆的社会价值与责任,以此思考艺术补助政策机制应如何形成。赞成政府补助艺术的主张一、艺术的外部效益成为艺术获取补助的理由在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对于政府补助艺术的见解,往往以市场供需为判断,由此提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我们知道,当一个市场能够有效运作时,是不需要政府干预的,也无需宏观调控或紧缩,我们接受市场的结果。那么,为什么艺术就该例外呢?为什么艺术不能像其他商品那样任由市场机制来决定呢7这是因为艺术的市场运作并非总是富有成效的,产生市场失灵(m a r ket fallure)现象成为支持政府介入艺术的理由。如经济学家詹姆斯·海布伦(JamesH e11 b ru n)和查尔斯·盖I崭(C h a rlesM.G ray)提出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因素是垄断、来自外部的因素、公共财、降低成本行业与缺乏资讯¨。,并以此检视这些因素是否出现在艺术文化领域之中。还有一些经济学家从艺术的外部效益或集体效益问题入手,认为艺术的外部效益成为艺术获取补助的理由,但同时也引发了反对者的争论。关于外部效益(e xt e r n a]1t1 e s be neflts),我们以教育为例来说明什么是外部效益。我们知道,教育为受教育者制造个人效益,也提供外部效益给整个社会。外部效益是每个受教育的成员给其他社会分子的利益。由于全体消费的外部效益让社会成员普遍受益,它也可被称为“集体效益”。而对于教育外部效益的分析和描述,对于艺术也同样适用。虽然艺术跟教育都能提供个人效益给消费者,但这些效益是人们在欣赏现场艺术表演、参观博物馆和画廊或接触其他艺术品时所得到的乐趣与教化。这些乐趣和教化被归类为外部或集体效益(col lective benefits)。下列外部效益是一些经济学者的论点:1.艺术是留给下一代的遗产。著名的经济学家鲍莫尔(W.J.Baumo])和鲍恩(W.G.Bowe n)认为,保存艺术与文化作为留给下一代的遗产台乎集体效益阻1。这个主张不仅适用于书籍、建筑遗迹,以及博物馆艺术品的保存,也适用于技艺、品位与传统维护方面要求精益求精的表演艺术。以博物馆为例,博物馆通过研究与典藏,确保过去与现在的文化艺术得以继续留存,经由展示与教育,让子孙们认识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从而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然而海布伦(H e11 b ru n)和盖瑞(G ray)同时也提到,“文化遗产的主张固然强而有力,但并非没有条件限制:如果没有政府的津贴补助,私营部分对艺术文化的强烈兴趣,足以确保文化遗产的维护保存吗?换言之,我们可以同意传授文化传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外部效益,却又认为‘遗产’的边际价值很低,不足以成为津贴补助的政党理由”口3。2.艺术有助于提升国家声誉。有些人为受到国际认可的本国艺术家和表演者感到自豪,由于这些艺术家的崇高声望,因而造成某种程度的集体效益。此外,艺术有助于国家“柔性权利”的展现,从而建立国家声誉。此一论点,也招致了社会学家的挑战。就像艾伦·皮寇克(Peacock)所言:“倘若民族声誉值得支持,我们怎么晓得到底哪种行销手法比较有效率,是津贴补助艺术,还是赞助有才华的运动团队到国外巡回表演?”M1哈格则坚决否定美国的精致艺术,博物馆对建立或维系民族认同有任何贡献,反而是没有获得补助的运动、电视与摇滚演唱会,有助于美国分享与社会凝聚力的发展。3.艺术有助于提升地方经济的效益或都市再生。艺术活动可以为地方经济的生产者提供外溢效益。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存在,有助于发展地方经济或促进都市再生。艺术可以吸引外地的消费者,他们除购买当地的表演或博物馆门票外,也会在当地的商店、餐厅与旅馆消费,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甚至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最知名的案例如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该博物馆的建立促成了衰落的城市区域再生,也成功地塑造了新的区域风格与形象,成为以艺术促进都市再生的重要案例。该论点虽然正确,但也有专家认为地方的经济效益不是让中央政府付款的理由。如内泽(Netze r)认为:“因为中央政府没有理由只针对单一城市给予艺术津贴补助,以便吸引游客或新公司设立,而不为其他城市这么做。从国家整体的观点而言,艺术唯有在吸引国外游客或新公司的情况下,才算提供经济刺激。即便从地方的立场,我们必须谨记除津贴补助艺术外,还有其他更有刺激地方经济的途径。”晒14.艺术对通才教育的贡献。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就是教育。美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收集、保存最能有效地说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活的资料,并使之用于增进人们的知识和启蒙教育的机关。如胡伯·格林希尔(E.H00per-Greenhj]])认为教育是博物馆存在的理由,肯定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博物馆皆提供公众教育服务的利益与贡献。.鲍莫尔与包温也认为:假使一般人都承认通识教育让社会间接受惠,艺术也必定是如此,因为它们是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嘶1。由于大家普遍了解教育集体效益的重要性,因此这会是个强有力的主张。5.艺术有助于参与者的社会提升。关于艺术有助于参与者的社会提升方面,海布伦和盖瑞认为.“参与艺术可以磨练我们的鉴赏力,或让我们接触到同辈中最高与最佳的成就,令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如果情况如此,那就是~种外部效益,因为大众仅透过参与艺术来寻求个人的满足。倘若那个人的行为举动在过程中有所改进,对他人来说也是好事,对参与者来说就是外部的o”‘71但也有学者认为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艺术有助于个人品格或行为的说法。聆听贝多芬的音乐或研究毕加索的绘画,无论这类经验多么令人愉快,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提升影响力。6.艺术鼓励艺术创新。艺术创新亦是政府补助博物馆的理由。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一大来源,并可以申请专利保护。那么艺术领域的创新呢?海布伦和盖瑞认为:“然而在艺术领域,创新却无法享有专利权,诸如画作、乐曲或是编舞等特定艺术作品,会受到著作权保护。但对特定作品的创新原则——像新的绘画技术或新舞风——著作权并不能提供任何保护,而无法提供这类保护则可能是社会无效率的表现。艺术实验创作不仅花钱,也很容易失败。当它失败时,试图这么做的艺术家或非盈利团体必须承担所有成本(而且在商业方面也不能抵税)。但当它成功时,发明的人并不能阻止其他人免费使用这种新技术。这类情况越来越多,就会阻碍想要改革艺术的人,结果他们的实验创作便远低于社会期待的数量。”[83从创新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市场失灵形成艺术津贴补助的理由。二、艺术的特殊性是艺术补助的另一个理由艺术具有公共财与殊价财的特征。从以上论述可知,艺术具有的外部效益足以说明艺术存在的理由,也是政府公共津贴补助的理由。那么现在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决定艺术外部效益的实际价值。若是这些外部效益存在,就具备经济学者所谓的“公共财”(public good)特性。按照经济学家的解释,公共财具有两个特征:首先它隶属联合消费,也就是一个人在消费它时,不会损耗其他人享用的剩余数量。第二,通常公共财并不会排外,一旦有这样的财货存在,就没有办法阻止某人从中获益,即便那个人拒绝为此付费。由于无法强迫任何人为消费它而支付特定费用,就不能像普通财在市场上标价求售,来为公共财筹措资金。它们反倒必须透过公共部门得到报酬,因而称为“公共财”。根据公共财的特征,来自艺术的外部效益显然具有公共财的外部效益:它们属于联合消费,但并不排外。艺术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使它具备了普通愉悦身心的事物,如宗教、美酒所不具备的价值。另外,来自市场和私人对艺术的支持不够充分、不够理想,没有达到社会收益最大化,以至于需要政府插手将艺术作为福利提供给国民。艺术不仅具有公共财的特征,也具有“殊价财”(merit goods)的特性。根据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Musg rave)的解释,“殊价财”是指社会判定大家想要的商品,并提供超过消费者愿以市场价格购买的数量。索罗斯比与威瑟斯(Throsby andWithers)认为,根据他们研究国家政客的公开宣言:“有关殊价财的考虑,或许是政府介入艺术最重要的单一解释。艺术被视为好东西,或更精确地说,是一种特别好的东西,因此政客们愿意支持艺术,即便他们晓得其所导致的活动数量,会超出任消费者自行选择下的需求。”u一殊价财的另一种解释,就是它所描绘的商品和服务层次,具有某种“固有的价值”或“本质性的优点”,让它们不同于一般的消费者商品u”。内泽就是以这种立场,来撰写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EA)在全美以较大范围津贴补助现代舞蹈的政策的:“基本上那个决定是种一般性的殊价财假设,多接触一点现代舞是件好事。”循此同一脉络,他认为津贴补助大都会歌剧院,“必定以一种明确的殊价财主张为基础:大都会歌剧院是好东西,唯有靠大量的公共津贴补助才能永续存在”¨“。同理,内泽的观点也可推至艺术文化与博物馆,须透过补助降低殊价财的价格,以提升消费的数量,或是鼓励民众参与。艺术作为成本递减产业1996年,鲍莫尔和鲍恩在其合著的《表演的艺术:经济学的两难》中提出表演艺术成本病(COst dj sea se)的理论,该理论指的是表演艺术随着经济增长、社会成员个人收入增长,却无法像其他商品和服务一样提高工作效率,因而面临成本攀升的财务压力。海布伦和盖瑞指出博物馆为成本递减产业(decreasing costIndustry)。成本递减产业指生产的平均单位成本,会随着市场产出需求而不断下降。在此,举例以说明博物馆的成本递减原则。假设某一博物馆每日固定成本花费为1万美元,当参观人数为lO人时,博物馆花费于每人的平均成本为1000美元。但若是参观者人数增加为1000人时,博物馆花费于每人的平均成本即降低为10美元。因此,随着更多参观者进入博物馆,其对公众开放的基本成本就可以分散到更多的参观者身上,博物馆应尽可能开放,让大多数人可以入馆,这即是博物馆成本递减原则所在。在经济学上,通常把博物馆的一些固定开支如水电费、清洁费、安全保卫费等称之为边际成本。在门票定价策略上,为了平衡收益,博物馆必须收取相当于平均成本的价格,但这个价格必高于边际成本,也势必会造成参观人数的减少。但是如果定价低于边际成本,博物馆就会面临着亏损。因此,经济学家指出:博物馆依边际成本订出的价有不足额的现象,但不足额的部分则由年度公共津贴补助支付,这样可以弥补博物馆的损失。因此,博物馆作为成本递减产业也是政府补助艺术的理由。反对政府补助艺术的主张“补助”本身就蕴含着不平等的权力作风,因为任何干预已让民众没有办法明智地选择。因此,反对补助者忧心国家机器透过补助政策介入艺术的发展,将导致艺术丧失自主性,成为宣传国家意识形态与认同的工具。因为透过补助,政府有权力决定何种是“好”的艺术与展览,博物馆也可能因为主政者的品位而独厚某些类型的展览。到底何种艺术才是“艺术”?何种艺术才是“好”的艺术?补助政策似乎突显了此项议题的矛盾性。例如美国参议院赫尔姆斯(JeSSeHe]mS)对抗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EA)就是一知名的案例。1989年,由NEA资助的艺术家麦博索尔普在“完美时刻”(ThePerfectM0ment)的展览中展出了与同性恋有关
文章来源:《经济学家》 网址: http://www.jjxjzz.cn/qikandaodu/2021/0501/1003.html
上一篇:俄罗斯和猫咪一起长大
下一篇:人工智能将平等带进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