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当经济学家选择自杀

来源:经济学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 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来说,永远是个谜。而面对最后的结果,人们往往只知道去责备他而不是去了解他。 可惜自杀者永远没办法告诉别人,他为什么要自杀。 \" 讲述 | 梁捷 来源 | 《

\"

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来说,永远是个谜。而面对最后的结果,人们往往只知道去责备他而不是去了解他。

可惜自杀者永远没办法告诉别人,他为什么要自杀。

\"

讲述 | 梁捷

来源 | 《别怕,这就是经济学》

今天我们要来谈一个沉重的话题,经济学家为什么要自杀。

过去我读过一篇文章,“诗人为什么要自杀?”诗人自杀也许还有一些文化上的意义,但是在大众的印象里,经济学家从来都是以长寿而著称的。

比如萨缪尔森,活到了94岁;弗里得曼,也是94岁;阿罗,96岁;哈耶克,93岁;科斯不得了,活到103岁。经济学简直称得上是长寿学科了。

但是,近期听到的新闻却让我们开心不起来。哈佛大学的宏观经济学家法希(Emmanuel Farhi)教授自杀去世,年仅41岁。

Emmanuel Farhi

他并不是个例。去年,经济学界就陆续传出新闻,哈佛大学的马丁·魏茨曼(Martin Weitzman)自杀,然后是普林斯顿的艾伦·克鲁格(Alan Krueger)教授自杀。今年前两个月又是威斯康辛大学的桑德霍尔姆(William Sandholm)教授自杀。而现在,又是宏观经济学家法希自杀。

除此之外,在今年的新冠疫情期间,我还听说哈佛的艾莱斯纳(Alberto Alesina)心脏病去世,赫伯特·金迪斯(Herbert Gintis)新冠肺炎去世。这些都是响当当的名字,一大半未来都有可能获得诺奖,或者已经得到多次诺奖提名了。经济学界可谓损失巨大。

很多人都在问,经济学这个行业怎么了,经济学家为什么要自杀?

1.

自杀,不是一个可以扁平化的问题

其实我也想问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学者的研究领域其实各不相同。

比如魏兹曼是环境经济学家,他很关心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导致灾难的影响。克鲁格是劳动经济学家,主要研究教育、收入分配、劳动力市场。

桑德霍尔姆主要研究博弈论里的一个分支,叫做演化博弈论。法希则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学。这些学科相差很远,所以这些学者的自杀与专业领域看起来没有直接关系。

但这些学者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他们的学术研究非常非常成功。普通学者想要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还不一定能成功。但对于这些顶级学者而言,发论文就像吃饭睡觉一样。

上面提到的每一个学者,都已经发表了不计其数的优秀论文。一般的学者如果无法发表足够多的优质论文,在美国的大学都要面临终身教职的压力。而这些学者,早就不用考虑这些问题。按照我们的世俗标准,个个都称得上是功成名就。

如果这样,他们为什么还要要自杀呢?经济学家以前曾研究过自杀问题。

哈默梅什(Daniel S. Hamermesh)与索丝(Neal M. Soss)两位学者1974年在顶级学报《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一种自杀的经济理论”,对自杀行为构建了一种微观经济模型。

这篇文章后来受到芝加哥大学加里·贝克尔(Garys Becker)的高度赞扬并广泛引用。人们开始惊呼,原来经济学连自杀也可以研究,怪不得是“经济学帝国主义”。

这篇文章今天似乎不太有人再提起。它构建了一个变形的效用函数,然后把自杀行为与经济收入等因素联系起来。

作者最后得到结论,随着预期收入的不断增加,自杀率将会显著下降。这个预测很符合经济学直觉,但并不符合现实数据。富人也自杀,穷人也自杀,自杀的动机与经济收入似乎有关,但比这要更复杂。

后来追随这种思路的研究不多,马里兰大学的马科特(Dave Marcotte)算是其中一个。他找到一类人,就是尝试自杀而不成,最终活下来的人。

他发现,尝试过自杀的人活下来以后,就比那些同等想过自杀而未尝试自杀的收入要高出20%。同时,这些免于一死的人,活下来之后的收入也比自杀前提高了36%。如果自杀可以作为一种经历的话,它有助于人们重新反思生活,并且有效地提高收入。

到今天,似乎很少再有经济学家继续研究这个方向了。

大家都清楚地意识到,自杀性爆炸的恐怖主义者,与考试没考好而自杀的中学生,他们的自杀动机有着天壤之别,不可能用同样一个效用函数的模型加以解释。

无论是用理性选择模型来推测自杀者的动机,还是把自杀作为一种经历,都把自杀这件事给扁平化了。

2.

经济学家们,正在经历什么?

文章来源:《经济学家》 网址: http://www.jjxjzz.cn/zonghexinwen/2020/0909/346.html



上一篇:为何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未来印度“经济”
下一篇:100多名经济学家联名抵制 特朗普提名的她什么来

经济学家投稿 | 经济学家编辑部| 经济学家版面费 | 经济学家论文发表 | 经济学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学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