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济学家》栏目设置[08/31]
- · 《经济学家》数据库收录[08/31]
- · 《经济学家》收稿方向[08/31]
- · 《经济学家》投稿方式[08/31]
- · 《经济学家》征稿要求[08/31]
- · 《经济学家》刊物宗旨[08/31]
温铁军:中国经济学家也不都是吃干饭的,林毅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值得尊敬的学术才能、可操作的经验、颇具合作精神的领导才能以及熟练理论的卓越结合。-----佐利克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度发展,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经济理论和
值得尊敬的学术才能、可操作的经验、颇具合作精神的领导才能以及熟练理论的卓越结合。-----佐利克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度发展,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经济理论和发展观点不断涌现。
再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在各种平台甚至在网络上,时不时就有\"经济学家\"对中国发展的某些方向和问题进行分析和研判,
最有代表性的是那些所谓金融专家对中国股市所进行的预测
,不断引起人们对经济学家的普遍吐槽。
诸如经济学家都是吃干饭的、瞎预测,甚至是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等等,民众和网络上的各种批评和指责不绝于耳。
在这些嘈杂负面的语言环境中,却有一道深厚的声音异常响亮,
被誉为\"农民的代言人\"的温铁军教授
就不完全同意上述意见,他很直率地说:\"中国经济学家也不都是吃干饭的,还有一个
林毅夫
就很有水平。\"
一.偷渡大陆的求学者
1952年秋,
林毅夫在我国台湾省出生
,原名林正义。后来他非常推崇曾子\"士不可不弘毅\"的思想,据此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毅夫。
林毅夫的青年时代就是一个传奇故事,
他是台大校园民主运动的领袖
,投笔从戎后成为蒋经国标榜的青年榜样,他从金门只身泅渡台湾海峡回归祖国大陆之举更是让世人侧目。
1980年,在北大经济系学习的林毅夫被选为来访的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的翻译,舒尔茨是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
林毅夫的能力和才干得到舒尔茨的赏识。
这次意外成为他跻身世界经济学最高殿堂的机遇,1982年
他赴芝加哥大学入舒尔茨门下
,成为其嫡传弟子,随其攻读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毕业论文获得舒尔茨的高度评价,誉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该文深入剖析中国农村经济改革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及意见。
1987年,他毕业后谢绝舒尔茨的挽留和高薪,
整装回国
。因为他一直坚信,中国经济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大有可为,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几十年的事实充分印证了他的判断。
二.脚踏实地的建言者
林毅夫回国后,进入国务院农村发展改革研究中心工作,这里被时人称为\"9号院\"。
1990年,林毅夫深入研究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执笔完成《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
2年后,他在大量基层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写就《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一文。
这两篇文章一经在国际顶级经济学刊物发表,其深刻和专业程度,新颖的观点和精确的论证分析,立即
引起国内国际强烈的反响和争议。
1994年,林毅夫倡导成立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多位海外归国学者参与其中。多年来,该中心己成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重镇,在林毅夫的以身示范下,务实、求真的学风充溢在这个中心。
中心里的学者几乎全程深度参与国内主要政策的制定与讨论,特别是在农村发展、农民工、金融改革、社保体系、粮食问题等方面,
提出的诸多思想和观点成为政府改革的主要内涵。
温铁军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提出者,但是
他特别推崇林毅夫倡导的\"新农村运动\"
,他对外总要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是林毅夫提出来的。2005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列为\"十一五\"期间国家六项任务之首。今天的中国农村发展新面貌,林毅夫功不可没。
林毅夫本人还是
国家\"十五计划\"起草人之一,
对中国的经济决策,特别是对农村经济、国企改革等领域的政策,展现出极大的影响力。
林毅夫身兼北大教授、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等职。因为一直以来对\"有为政府\"的强调以及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判断,他被称为\"官方经济学家\"。
林毅夫
对中国经济现象具有独到的研究和深刻的见解
,他认为,中国的经济现象和份量在国际社会上会越来越重要。很多人包括一些常上媒体常发预测的所谓\"经济学家\"都认为林毅夫对中国经济发展过于乐观,评价他充当政府代言人的角色。
他幽默地说,我不是乐观主义者,我是客观主义者,但大家都很悲观,客观就变成了乐观。
文章来源:《经济学家》 网址: http://www.jjxjzz.cn/zonghexinwen/2020/1102/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