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房子足够24亿人居住房价会“回落”多少经济学家

来源:经济学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些年,我们盖了多少房子?不妨做个简单的计算。 根据统计局2017年的调查,中国城镇住房总存量为261亿平方米,其中城区住房总面积为145.9亿平方米,而镇区是115.4亿平方米。按90平
这些年,我们盖了多少房子?不妨做个简单的计算。
根据统计局2017年的调查,中国城镇住房总存量为261亿平方米,其中城区住房总面积为145.9亿平方米,而镇区是115.4亿平方米。按90平米一套房,城镇房屋总量大概是2.8亿套。
此外,去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18亿平米,销售面积将近17亿平米,取平均值17.5亿平米,仍以90平米一套房为基准,一年时间大概新增1900万套住房。
这样算下来,加上2017、2018的单年数据,目前的住房总量应该是2.9亿套左右。
有了存量房的总数,再来计算房子够多少人居住。
前段时间,统计局公布了一份数据,截止2018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39平米,仍然以90平米一套房来计算,大概能满足6亿多人口居住。
但是,这样的统计方式,没有把小产权房加入进来,有房产研究机构做过测算,这类房子应该是商品住宅的3倍。
别不信,据之前新浪房产的一篇报道,在房地产市场发展最为成熟的深圳,小产权房占全市总住房套数的比例居然超过了56%,即深圳住房中一大半是小产权房。
深圳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广大的地市和县城了,在商品住宅没有流行开来之前,靠宅基地建房、集体用地建房、工业用地建房(宿舍)、保障性住房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房子,都是“小产权房”,而上文提到的住宅总量,只有它三分之一的规模,就是我们传统意义说的红本“大产权房”。
照这个比例,商品房能够满足6亿人居住,广大农村和县城的小产权房,别管是宿舍、宅基地、农家大院,还是老破小家属院、经适房,它们能满足18亿人居住。
两者相加,也就意味着,现在的所有房子加起来,足够24亿人居住。
照这么看,楼市的需求或将大打折扣,因为我们的人口结构,已经很难再释放出巨大的购房需求了。
举个例子,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生育率不断下行,性别比一度高达120:100,每120个男孩出生,对应的只有100个女孩,尽管这些年的性别比已经出现极大改观,但1996-2005这一代,是决定未来十年楼市需求的中坚力量。
此外,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在2013年达到10.06亿的顶峰后,连续5年出现减少,根据经济学家姜超的统计,城镇每千人房地产新开工数量这个指标,也是在2013年达到了最高点,随后出现了回落。
这绝不是巧合,而是由存量房总量、劳动力人口、购房需求决定的。
既然大势难以改变,5年后,房价会“回落”多少?比现在能“便宜”多少?
我们不妨参考两位业内人士的答案。
经济学家姜超此前发文指出,预计这一轮中国房价的跌幅应该也不会超过30%。
本轮房价的上涨始于2015年,过去4年当中,许多城市的房价上涨了一倍左右,这种短期大幅上涨的背后,有着居民巨额举债的推动,显然不合理。
但是,另一方面,过去4年中国GDP的名义增速每年都在10%左右,4年下来累计增幅达到40%,这意味着至少有40%的房价上涨应该是合理的,所以哪怕房价下跌,应该也不会跌回原点,因此,姜超认为,跌30%左右应该是极致。
为什么极限是30%呢?
理由很简单:首套房的首付比例在三成以上,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在五成以上,因此只要房价跌幅不超过30%,就不会出现大量的房屋负资产。
房地产业内大佬潘石屹,也曾就这个问题发表过看法。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其中期财务数据发布会上对外表示:我之前设想过,如果房价或者资产价格跌20%,我们还能活着,但有很多房地产公司就不存在了,如果跌50%,我们还能活着,但更多的房地产公司就不存在了”。
这句话说的斩钉截铁,潘石屹作为业内最早靠房地产起家的人物,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海南楼市的大起大落,也错过了住宅的黄金十年,但他依靠商办模式能做到如今的规模,并且在房地产行业保持领先的个人地位,眼光肯定有独到之处。
按他透露的答案,20%对开发商来说是一道底线,比经济学家姜超认为的底线还要低。
原因可能在于,房企经营杠杆率越来越高,长期需求走弱的情况下,手中楼盘库存必然会增加,一旦房价下跌,这些资产都会减值,对于依赖购房者回款和银行贷款的房企来说,价格下降20%,意味着自己的资产会缩水40%以上,资金链会出现断裂的可能。

文章来源:《经济学家》 网址: http://www.jjxjzz.cn/zonghexinwen/2020/1110/677.html



上一篇:建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加强和完善中国征信
下一篇:欧洲央行原首席经济学家:现代货币理论的迷思

经济学家投稿 | 经济学家编辑部| 经济学家版面费 | 经济学家论文发表 | 经济学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学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