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济学家》栏目设置[08/31]
- · 《经济学家》数据库收录[08/31]
- · 《经济学家》收稿方向[08/31]
- · 《经济学家》投稿方式[08/31]
- · 《经济学家》征稿要求[08/31]
- · 《经济学家》刊物宗旨[08/31]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赵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赵磊简介: 赵磊,男,生于1957年,祖籍黑龙江依兰,当过兵,当过工人。2004年以来,两次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曾先后担任《财经科学》杂志副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常务副
赵磊简介:赵磊,男,生于1957年,祖籍黑龙江依兰,当过兵,当过工人。2004年以来,两次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曾先后担任《财经科学》杂志副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经济学家》编辑部主任。现任《财经科学》编辑部常务副总编、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四川省社科期刊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
长江日报讯 从在中学课堂上阅读《共产党宣言》,到进入大学后系统学习《资本论》,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赵磊始终对“劳动价值论”抱有浓厚的兴趣。
在赵磊看来,随着西方经济学深度嵌入中国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之中,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在当下仍然是科学的理论。
上中学开始读《共产党宣言》
赵磊对马克思的崇拜,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读中学的时候,他就把《共产党宣言》塞进书包里,在课堂上阅读。
上世纪80年代,赵磊考入西南财经大学政经系读本科,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之路。在系统学习了《资本论》,并涉猎过许多西方经济学学说后,他开始认真比较、思考马克思主义学说。
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实践,不仅让赵磊亲身经历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也使他有机会检验马克思的理论。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赵磊越来越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力量。
“如果不带任何偏见的话,我们就不得不承认,马克思所揭示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其理论的深刻性以及对世界的解释力也丝毫不减当年。”赵磊认为,近年来,随着西方经济学深度嵌入中国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之中,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已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这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促使赵磊越来越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唯物史观,二是作为剩余价值论理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并不“过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被机器所代替,于是有人认为:“‘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了,站不住脚了。”但赵磊却坚定地认为,“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
当今“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赵磊说,不是有些人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而是“自然力越来越排挤和替代人力”所带来的现实困惑。他解释,这其中的矛盾在于:在人力贡献越来越小的科技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证明“劳动创造价值”,而“机器并不创造价值”?既然自然界和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那么为什么价值却只能由劳动来衡量,而与自然界的贡献无关?
“如果按照某些人的理论,是机器产生了价值,但机器是凭空出现的吗?”赵磊说,“所以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共产党将‘人民至上'作为执政理念。这也是‘劳动价值论'没有过时的基础。”
必须对当代资本危机作“马克思式的追问”
在我国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影响较为深远。然而在赵磊看来,西方经济学在“定量上的精确”,掩盖不了其在定性上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一部分思想和方法,但决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经济学。”
2007年左右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赵磊就曾专门发文,1929年大危机的导火线是有效需求不足,而这次次贷危机的导火线是有效需求“过度”,表面上看原因大相径庭,其实本质并无不同。
“资本世界古典危机与当代危机的本质,都是生产过剩危机。”赵磊说,由于危机根源在于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仅用“风险-监管”的分析框架,已经很难对其做出本质上的把握,只不过是把皮球从供给方踢给了需求方,因此必须对危机作“马克思式的追问”。
赵磊说,不少经济学家只承认商品的“价格”,却否认马克思从价值形式中揭示出来的“价值”;他们只承认“风险报酬”,却否认马克思从等价交换的现象中揭示出来的剩余价值规律;他们只承认“人性贪婪”“缺乏监管”等表象,却否认马克思从生产过剩中揭示出来的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制度困境。“过于纠结‘经济现象',而拒绝追问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这也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弊端所在。”
文章来源:《经济学家》 网址: http://www.jjxjzz.cn/zonghexinwen/2021/0622/1087.html
上一篇:房产税能够很好地打击整治房市吗?经济学专家
下一篇:经济学论战与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