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济学家》栏目设置[08/31]
- · 《经济学家》数据库收录[08/31]
- · 《经济学家》收稿方向[08/31]
- · 《经济学家》投稿方式[08/31]
- · 《经济学家》征稿要求[08/31]
- · 《经济学家》刊物宗旨[08/31]
美联储前高级经济学家胡捷:最乐观估计美国通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胡捷:美国本轮高通胀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链的破损或扭曲,特别是能源供应和粮食供应。对粮食和能源供应链最大的冲击始于今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后。俄乌两国在全球粮食和能源供
胡捷:美国本轮高通胀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链的破损或扭曲,特别是能源供应和粮食供应。对粮食和能源供应链最大的冲击始于今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后。俄乌两国在全球粮食和能源供应链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胡捷:风险是存在的,但不是很大。按照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定义,综合判断经济是否衰退的指标主要有两个,GDP增长率和失业率。就这两个指标而言,目前美国的失业率为3.5%,可能是50年来的新低。按照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的最新预测,美国今年GDP增长率是2.3%,这还是一个健康的水平。
(原标题:美联储前高级经济学家胡捷:最乐观估计美国通胀将延至明年底)
今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担忧转变为了真实的供应链的破坏,加上在此之前超量发行货币的铺垫,两大因素使通胀大幅升高。
胡捷:这个问题上可能存在误解。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环比下降是因为去年四季度增长达到了很高水平。二季度环比下降的幅度已经有所放缓,按这样的趋势,今年四个季度的总和跟去年相比还是会像机构预测的一样实现增长。
其次,通胀仍然高企。虽然7月CPI同比涨幅降至8.5%,但仍然是很高的水平。可以说美联储加息远未完成。
北京日报客户端:能否对本轮通胀受到控制的周期做一个预测?
北京日报客户端:根据美联储公布的7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你如何看待接下来美国通胀的前景?
胡捷:首先,通胀的拐点已经出现了,但拐点并不稳定,要看接下来通胀数据的情况。7月会议纪要显然透露出一丝乐观的情绪,可以理解为前期抑制通胀措施见效之后的一种释然。但目前还远远达不到可以确认拐点会稳定下来的程度,因此要谨慎乐观。
但到了2021年年中,疫情冲击导致供应链的恢复和需求的恢复不同步。需求恢复快,供应链恢复慢,一快一慢就产生了通胀压力,当时还不是很明显。2021年下半年,随着市场对俄乌局势的担心,通胀压力显现,物价开始上涨。
超发货币叠加俄乌冲突致罕见通胀
通胀高企的情况下,美国国内各方面成本都会上涨,进口必然会增加。因此,美国通胀会起到刺激中国出口的作用。
北京日报客户端:6月美国CPI同比涨幅达到1981年12月以来的最高值。导致美国本轮罕见通胀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通胀仍将持续较长时间
北京日报客户端:欧美国家的高通胀将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将导致中国对欧美国家的出口大幅增加?
美联储近日公布的7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通胀压力在减弱,通胀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令人不安”的高位。
胡捷:周期会比较长。乐观估计今年年底有望降到5%到6%,这已经是比较理想的水平。如果要降到2%,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到明年年底了。如果措施过猛可能导致很多问题出现。
胡捷:欧美国家的经济能够健康发展,对中国来说总体是利好的。中国是经济全球化重要的受益者,如果美国由于通胀高企采取的治理措施导致经济下行,对中国也不利。如果美国通胀不至于失控,对中国来说也是有利的。
欧美国家通胀将使中国出口增加
今年6月美国CPI同比涨幅达9.1%,是1981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7月,CPI同比涨幅回落至8.5%。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近期汽油价格下跌可能在短期内使总体通胀率下降,但大宗商品市场也可能受到进一步供应冲击而使价格迅速反弹。
如果保守一点,我认为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会在1%至2%之间。IMF的预测是比较乐观的。
北京日报客户端: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二季度美国GDP环比下降0.9%。此前一季度美国经济环比下降1.6%。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环比负增长,这是否代表美国经济出现技术性衰退?
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胀加息,客观上增加了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使人民币面临技术性贬值。货币贬值对出口也是利好。因此,欧美国家的通胀将使中国出口增加。
美国本轮41年来罕见的通胀究竟因何而起?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降后,美国经济是否将出现衰退?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美联储前高级经济学家胡捷。
今年美联储还会有第三轮的加息,我的预计是加息到明年1月还将延续。今年9月最近的一次加息幅度应该是75个基点或50个基点,前者可能更加合理。目前8.5%的通胀水平距离2%的理想目标还差得太远。
文章来源:《经济学家》 网址: http://www.jjxjzz.cn/zonghexinwen/2022/0822/1547.html